案例,spss,数据分析

政府环境绩效审计PSR框架的应用——以淮河水污染治理为例


全文字数:10000字左右  原创时间:<=2022年

【内容摘要】

政府环境绩效审计PSR框架的应用——以淮河水污染治理为例近年来,中国的工业化迅速发展,同时城市化进程正处在快速发展期,经济发展、环境保护、人口增长和资源环境的矛盾日益突出。一方面,随着大量的农村人口进入城镇,使城市人口迅速膨胀,水资源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需求越来越大。另一方面,巨大的水资源需求造成了巨大的水污染排放,水资源的自净能力较弱,超过水环境容量,对水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和破坏。
水资源属于公共物品,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特点。在政府治理水污染的过程中,也将涉及多部门监督的水环境管理,以及“踢皮球”的责任,从而出现“失灵”。从财政本质的角度看,政府水环境支出的来源是公民应纳税。从经济学的角度看,税收是一项公共税收,政府为公众提供水环境治理项目的公共产品,以满足公众的要求。在这种委托关系中,我们作为消费者有权监督政府的财政支出,监督政府公共产品的质量和效率。对于政府的财政资金审批项目,公众有义务监督,政府不能浪费甚至腐败。政府资金作为独立的审计部门,负责监督水污染防治资金的管理和利用。
政府环境绩效审计是开展水环境管理活动的最有效途径。目前,理论界学者在实践工作的研究中,针对水污染控制的政府环境绩效审计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政府环境绩效审计的定义、目标、内容、标准和指标等方面进行阐述。同时,在理论运行的实践中也存在着一系列问题。审计需要加强对政府水环境绩效审计的评价,最重要部分是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本文主要对我国水环境绩效审计研究成果进行归纳和总结,提出对政府环境绩效审计相关概念的界定,而PSR框架和环境绩效模型能够更好地补充我国政府环境绩效审计的理论体系,积极开展基于理论的审计工作,将理论应用于实践,提高我国政府环境绩效审计的可操作性,并以点带面来促进环境绩效审计发展,满足国家政策和审计战略要求。
本文通过对政府环境绩效审计的文献整理,中国政府的环境绩效审计主要结合了水污染治理的发展和控制的实践,通过“淮河治理”政府环境绩效审计案例,结合我国水污染绩效审计存在的问题,探讨如何从改进绩效审计评价工作的层面总结值得推广的经验。审计人员集中对水环境绩效审计评价目标内容以及标准甄别确定,遴选价指标、选择评价方法、建立评价模型,解决环境绩效审计中水污染治理的评价标准的改进和优化,采用常规审计方法:面谈法、实验法、文件检查法、直接观察法、调查法,以及特殊方法中的专家评价法和层次分析法相结合的评价方法,建立水污染防治环境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模型。

 

*若需了解更多与协助请咨询↓→[电脑QQ][手机QQ]【数据协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