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spss,数据分析

大学生死亡态度的测量研究


全文字数:10000字左右  原创时间:<=2022年

【内容摘要】

大学生死亡态度的测量研究


为了解大学生真实的死亡态度,帮助高校学生建立正确的生死观,采用内隐联想测验(IAT),随机选取在校大学生60名(包括30名男生,30名女生)进行研究。大学生对待死亡的内隐态度中,不相容任务的反应时(1544.46±832.59)ms长于相容任务的反应时(942.72±478.87)ms;大学生对于死亡持消极态度,相反对于生持积极态度;大学生被试的性别对死亡态度不显著。高校应该加强对学生生死观的教育,对培养大学生态度方面建立更加完善的体系。

关键词:死亡;死亡态度;内隐联想测验;双重态度模型;死亡教育
大学生作为社会中一个高学历层次人员,对事物的认知是及其重要的。死亡作为人生老病死的一部分,大学生对死亡的态度影响着学校方面对其生死观的教育。通过认识死亡,去追寻生命的真实意义能够帮助大学生更好的热爱生活,追求生命的真谛。对于即将步入社会的大学生,他们的心理研究变得越来越重要,因为他们会有很大力量去影响和改变社会的态度。通过分析大学生群体对死亡的内隐态度,分析其影响因素,帮助高校建立完善的教育,使大学生建立正确的生死观。通过认识死亡,来追寻生命的意义,帮助大学生更加热爱生活,追求自己崇高的理想。
人们正视死亡,承认死亡,不害怕死亡,才能感悟生命,知道生命的珍贵。从生命相反的角度去谈及生命,更能使人们对生命本身印象深刻,体验到不同的思考人生的角度。认识死亡的本质、内涵及意义,才会对生命理解的更加透彻,才能唤起对生命的珍惜。
当人们还存在于对死亡无助地、恐惧地意识中,人们对待其他事情就会表现出非理性模式,以更客观地、多反面地角度去看待死亡,认识生命,才能认识自我,追求生命的真谛、珍惜和热爱生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对死亡充满尊重,从死亡的角度出发思考问题就是对生命充满尊重,对生活的方向奠定了基础。进行死亡态度的研究,意义更为深远。
我国的死亡教育刚刚起步,高校很少涉猎关于死亡教育的课程,没有完整的课程体系,使学生更少认知到死亡,学生经常处于对死亡的负性情绪中。死亡教育在国外已经形成一门学科,比如:美国学校的死亡学教育,日本某大学的每星期举办一次死亡哲学课。在其他国家和地区中,死亡教育具有鲜明的本土特色,而中国关于死亡教育方面做得少之又少,通常关于死亡教育方面的知识是引进国外的。我国关于死亡教育方面的理论体系仍需要完善。

 

*若需了解更多与协助请咨询↓→[电脑QQ][手机QQ]【数据协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