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spss,数据分析

电子政务与电子政府基本理论


全文字数:30000字左右  原创时间:<=2022年

【内容摘要】

一、电子政务与电子政府(Electronic Government, or Electroic Government Affairs)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政务”的解释是“关于政治方面的事 务,也指国家的管理工作”。电子政务中的“政务”主要是指国家的管理工作,即政府部门的管理和服务活动。简单讲,“电子政务”就是运用电子化手段所实施的国家管理工作,即政府机构政务处理的电子化。准确地说,电子政务是指国家政府管理部门应用现代通信技术和信息技术,通过网络平台将管理和服务集成起来,在网络上实现组织结构和

• 一、电子政务与电子政府
• (Electronic Government, or Electroic Government Affairs)
• 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政务”的解释是“关于政治方面的事 务,也指国家的管理工作”。
• 电子政务中的“政务”主要是指国家的管理工作,即政府部门的管理和服务活动。
• 简单讲,“电子政务”就是运用电子化手段所实施的国家管理工作,即政府机构政务处理的电子化。
• 准确地说,电子政务是指国家政府管理部门应用现代通信技术和信息技术,通过网络平台将管理和服务集成起来,在网络上实现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的优化重组,超越时间、空间与部门分隔的限制,全方位透明化地实施管理,并向社会提供优质、规范的服务。
• 电子政务的建设,就是要利用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对现有的工业经济时代形成的政府形态进行改造,从而建立起一个具有互联网特征的、信息时代的政府结构及其运行模式。
• 上述电子政务的概念包括以下三方面的含义:
• 电子政务必须借助现代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包括办公自动化技术),也离不开基础通信硬件设施和相关软件技术的支持。
• 电子政务的主体是政府,电子政务处理与政权有关的公共事务,除了包括政府机关的行政事务以外,还包括立法、司法部门以及各种公共组织的管理事务等。
• 电子政务并不是简单地将传统的政府管理事务原封不动地搬到网络上,而是要对其进行组织结构的重组和业务流程的再造(优化重组、管理服务)。
• 可见,电子政务就是要借助“电子”手段,履行政府的职能。而政府是由各级人民政府及其各个职能部门组成的,它集中代表了社会公共利益以及依法行使权力的机构、部门。政府部门的基本职能体现在三个方面:
• 服务职能。政府是为公众利益服务的,政府的各个部门要为公众和企业办事。服务职能的体现首先是要让人们知道这个部门是干什么的-政务公开;并且要知道是怎么干的-行政依据(依法行政);干得怎么样-政务信息。这是对公众和纳税人负责的表现,也是让公众信赖的基础。
• 管理职能。政府管理职能的实施就是要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解决各种必要的审批、备案、制定各种标准、征税、海关、检验检疫、维护公平公正的经济和社会秩序。
• 保障职能。保护国家安全,开展外交工作,维护社会治安,保障人们享受教育、环保、医疗卫生、文化体育等权利,以及保护社会弱势群体,应付重大危机和自然灾害。
• 在电子政务系统中,国家政府机关全面应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办公、管理和为社会公众提供服务,将政府可公开的信息面向社会、面向企业、面向公众发布,从而实现政府行政管理和服务职能的电子化与网络化。也就是说,将国家和政府的服务、管理、保障职能通过电子技术和网络技术得以实现,这就是电子政务要实现的目标。
• 总之,电子政务就是政府在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背景下,以提高政府办公效率、改善决策和投资环境为目标,将政府的信息发布、管理、服务、沟通功能向互联网上迁移的系统解决方案。同时也提供了结合政府管理流程再造,构建和优化政府内部管理系统、决策支持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为政府信息管理、服务水平的提高提供强大的技术和咨询支持。实施“电子政务”必须推进政府部门的办公自动化、网络化和电子化,最终目标就是建立电子政府。
• 二)电子政府(Electronic Government, or Digital Government
• 电子政府是通过在传统政府中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和通信技术,使政府的存在形式发生重大变化,出现一个实在与虚拟相结合的跨平台的网络政府。也就是说,电子政府就是电子化网络政府、数字政府。
• 电子政务与电子政府的联系:电子政府的建设是通过一系列电子政务的实现为前提的,如果没有大量政务的信息化,电子政府是建立不起来的。即电子政府的建设必须以电子政务的发展为基础。
• 电子政务与电子政府的区别:电子政务是指一个个具体政务工作的信息化、电子化;而电子政府则是指整个政府管理的信息化。在实践中,有的政府机构在某些领域或某几个政务方面实现信息化,并不意味着就建立了电子政府。而一旦建立了电子政府,其主要的政务工作必然全部实现了信息化。
• 电子政府包括三个部分:
• 一是政府机构及其工作人员从网络上获取信息,包括机构内部的工作流信息和从机构外部获取的业务信息;
• 二是将政府机关的信息放到网络上,供社会了解和使用,即“政务公开”;
• 三是政府事务在网络上与社会公众的互动处理,即“网上访谈”、“网上服务”。
• 由此可见,电子政府是一个利用信息和通信技术,在公共计算机网络上有效实现行政、服务及内部管理等功能,在政府、社会和公众之间建立有效服务系统的集合。
•     所以可以说,电子政务的发展目标是电子政府。而电子政府的建设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只有政府管理的绝大多数政务工作实现了信息化,如政府内部的办公自动化、政府间的信息传递、政府对社会和公众提供的主要公共服务实现了不受时空限制的在线服务,以及政府管理中的资源高度共享时,才标志着电子政府的最终建立。
• 二、电子政务的基本内容
• 1. 网上信息发布
• 网上信息发布是通过政府部门在互联网上建立的政府网站,把要公布的信息通过网络发布给社会公众,一方面可为广大群众提供信息服务,另一方面也加强了与公众的沟通和联系。
• 政府是社会信息资源的最大拥有者,同时也是信息资源的最大使用者。政府拥有的信息资源占社会总信息资源的80%。因此,不仅政府内部要交流信息,也要在网上发布信息,让社会公众及时了解政府的“官方”信息。
• 2. 部门内部办公自动化
• 部门内部办公自动化就是要建立办公业务流程的自动化系统,公文、报表制作及管理等业务实现计算机处理,并通过内部局域网进行数据交换,从而达到办公和业务工作运转的科学化、系统化、自动化,提高政府部门内部的办公效率和办公质量。
• 3. 网上交互式办公
• 网上交互式办公是指面向社会公众实现在线登记、申请、申报、备案、意见征集等交互式办公,同时还包括政府电子化采购、招标、审批以及网上报税和纳税等内容。
• 用安全认证等技术作保证,具有了可靠性、保密性和不可抵赖性等特点之后,政府就可以实现“网上服务”。在网上办公,可以做到24×7全天候办公,比网下办事的效率要高得多,大大提高政府的行政效率,节约时间和行政成本。
• 4. 各部门资源共享、协同工作
• 政府各部门在资源共享的基础上,实现:
• 1)多部门网上联合办公。在企业和居民看来,整个政府是一个高效、便捷的大部门,办事程序统一入口、统一出口;
• 2)支持政府的宏观决策和运行控制;
• 3)信息资源可以供社会共享,推动社会和经济的发展。
• 三、电子政务与传统政务的区别
• (一)传统政务的特点
• 1. 传统政务的模式是层级结构
• 政府机构金字塔式的构成方式,结构稳定,形成了自顶向下逐级逐层的纵向业务流程,上级单位指导其对应下级机构(子单位)开展工作,子单位只对其上级单位负责。在信息传递过程中,容易形成上传下达、文山会海的工作作风。
• 层级结构的组织方式使得同级机构、部门之间存在一定的壁垒,同级部门之间的政务处理有一定的障碍。
• 2. 传统政务流程繁琐
• 层级结构直接造成了庞大的政府机构,人员、机构臃肿,工作流程繁杂,部门之间没有充分的协调,公众办一件事可能要经过十多个部门的审核…,流程极为繁琐。
• 另外还经常出现令出多头、有令不行、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等现象;再加上传统政务不公开,业务流程不规范,往往造成工作人员的“自由操作”、“暗箱操作”。
• 3. 行政成本高昂
• 机构臃肿,人浮于事,工作效率低下,大大地增加了行政成本。而且政府管理的规模越大,行政工作量越大,耗费的资源也就越多,增加的社会成本呈非线性态势成倍增加。
• 4. 信息容易失真、政令容易失效
• 金字塔式的机构层次多,管理跨度小,上下传递信息花费的时间长,信息反馈速度慢,容易出现“误解”、“曲解”等失真现象,以及政令不通的严重问题。
• (二)电子政务的特点
• 1. 电子政务是以改革政务流程为基础的人机结合的信息系统
• 电子政务是一个在政府业务流程优化的基础上包含计算机网络软硬件、政府工作人员、社会公众和企业在内的一个完整的人机结合的应用系统(信息系统)和社会系统工程。
• 电子政务信息系统必须对传统的政府行政工作流程进行改造与优化,由金字塔式改为“扁平式”,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强全局管理,精简和优化政务流程,科学决策,改革上传下达、文山会海的作风
• 2. 电子政务以互联网络为其运行环境
• 随着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发展,政府机构与众多的企业和社会公众能够通过方便、快捷、低成本的互联网进行沟通和协同工作。借助于互联网提供的便利,电子政务大大超越了作为一种政务运行平台所具有的价值,不仅会改变政府本身的业务活动过程,促进政府业务流程的重组、重建,而且对整个社会及其机关的运行模式都将产生积极的作用。
• 3. 电子政务要以安全为保障
• 电子政务必须保证信息的完整性、准确性,因为政府是国家管理机构,政府部门拥有的信息具有经济、政治和军事等多方面的价值,同时政府机构又是行使国家行政公权的部门,电子政务系统的安全与否决定了政府机构的业务、权力能否正常开展和执行。因此,安全是电子政务最重要的基石。
• 4. 电子政务以政府、企业和社会公众为行为主体
• 电子政务的行为主体主要包括政府机构工作人员、企业和社会公众。因此,政府的业务(政务)也主要是围绕这三个行为主体展开的,包括政府与政府之间的互动,政府与企业之间的互动,以及政府与公众的互动。
• 企业与企业、企业与公众之间--电子商务
•         政府部门之间--电子政务、电子公务
•         公众与公众之间--电子邮件、电子社区
• 5. 电子政务将实现新经济条件下企业和公众对政府的新要求
• (1) 电子政务的实施,将有助于提高政府的决策理性和公共政策的品质。
• 政务电子化有助于政府运用其掌握的国家政治、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的准确、可靠的信息,更加透明地制定正确的决策,做出理性的判断及采取必要的行动,从而提升政府决策和公共政策的水准和质量。
• (2) 电子政务的实施,将提高政府的反应能力和社会回应力,并最终建立政府与民众之间的良性互动机制。
• 政府信息化使政府机关可以借助现代信息和通信技术建立政府组织间、政府与社会、政府与企业、政府与公众之间直接的沟通渠道,并且可以打破时间、空间及行政组织部门与层级之间的限制,提高政府内外的沟通效率,及时传达政府的要求和呼声,从而提高政府应急反应能力和社会的回应力。
• (3) 电子政务的实施,将促进政府节约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率。
• 实施电子政务,必将使实体政府的组织结构和运作方式发生变革,并朝着网络组织方向发展,逐步体现电子政府的特征,从而打破地域、层级、部门的限制,促使政府组织和职能的整合,节约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提高政府机关的办事效率。
• (三)电子政务与传统政务的区别
• 1、办公手段的差异
• 信息资源的数字化和信息交换的网络化,是电子政务与传统政务最显著的区别。传统的政务办公模式依赖于白纸黑字记录信息、以纸质文件作为信息传递的介质,办公手段落后,效率低下。电子政务方式下,政府通过计算机网络传输、交换信息,信息量大、速度快、形式灵活,这是电子政务明显优于传统政务的一个重要方面。
• 2、业务流程的差异
• 实现行政业务流程的集约化、规范化和高效化是电子政务的核心,也是电子政务与传统政务的另一个重要区别。传统的政务模式是层级结构,机构管理层次多、管理幅度小,决策层与执行层之间信息沟通的速度较慢、费用较高、信息失真率较高。电子政务的发展,使政府可以减少管理层次,扩大管理幅度,改善信息流通,降低管理成本。使行政流程实现标准化和规范化,使大量常规性、例行性的事务电子化,这既可以减轻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又可以减少主观因素对于业务处理流程的干扰,从而极大地提高政府的工作效率,使政府的工作变得更加高效、快捷、廉洁。
• 3、与公众沟通方式的差异
• 与公众进行实时、双向的信息沟通,是实施电子政务的目的之一,也是电子政务与传统政务的又一重要区别。在传统的政务模式下,政府主要借助各种公共传媒来发布政务信息,而公众主要借助信件、信访等传统手段向政府传递信息。这些交流方式沟通速度缓慢,政府和公众之间无法做到及时交流信息。实现电子政务后,通过政府网站,让公众充分了解政府的机构组成、职能、政策法规、办事流程、行政决策,从而提高工作的透明度。公众通过网络,可以与政府部门进行直接的信息交流,参与政府的决策,反映人民的呼声,提高人民的参政议政意识。
• 
• 第二章  电子政务基本模式
• 第一节 电子政务的功能
• 1、增强政府监管,维护市场秩序
• 现代政府的职能主要是宏观经济调控与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实施电子政务,能够用信息化的手段来加强政府的有效管理,使政府的各项监管工作更加严密、有效;对于监督和整顿市场秩序、加强财政管理、规范财税秩序、保障经济的正常运行、增加国家收入、促进国民经济健康有序的发展都具有积极的作用。
• 2、整合决策依据,实现决策支持
• 电子政务可以在政府信息系统的基础上完善决策支持系统(DSS,Decision Support System),以达到科学决策的目的。DSS大量采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可以更快捷、更全面地对海量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将多方面的资源综合利用并加以筛选、整理和分析,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合理的依据。
• 3、实施信息发布,提供丰富信息
• 政府机构是整个社会最大的信息拥有者,借助于政务信息系统,政府可以向社会各界提供各类信息,为政府决策提供综合性的信息服务,向企事业单位和公众提供信息服务,支持企业和公众的决策。
• 4、加强沟通互动,有利服务公众
• 电子政务可以加强政府和公众之间的沟通和互动。以互联网为基础,构建政府服务骨干网络,提供电子窗口、电子导航、电子邮递、即时新闻、民意信箱、政策法规、资料查询、办事程序查询等基本服务。公众只需坐在家中进入政府网站,轻击鼠标就可获取有关政府机构设置、办公流程、工作动态等方面的信息。电子政务提供“ 7×24 小时”、“一站式”、 “自助”服务,公众可以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公平公正高效地完成一切事务。
• 5、降低行政成本,提高办公效率
•      电子政务通过实行办公自动化和业务流程重组来降低政府的行政管理成本、提高办事效率。在电子政务的建设过程中,可以调整原有的业务流程结构,精简不必要的手续、步骤乃至整个部门,不但可以精简政府机构,提高办公效率,同时也能大幅度地降低政府的运行成本,形成一种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
• 6、发挥主导作用,带动全社会信息化
• 电子政务建设还能起到直接推动其他领域信息化建设发展的作用。电子政务系统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庞大的网络工程之一,在这个异常庞大的系统中,需要政府规范各系统和各级部门的通信、文档处理、数据加密等一系列协议、标准,这些协议和标准将为日后的信息化建设奠定基础。另外,电子政务系统对于安全性的要求非常高,所以其建设工作将极大地推动国内相关软、硬件的研发和市场化工作,促进国内信息产业的发展
• 第二节 电子政务的基本模式
• 可以从两个不同的角度,对电子政务的基本工作模式进行分类,一是电子政务的服务对象,二是电子政务的业务内容。
• 从服务对象来看,电子政务的工作模式分为四种类型:各级政府间的电子政务、政府对企业的电子政务、政府对公民的电子政务、政务对其公务员的电子政务。
• (一)政府间的电子政务(Government to Government: G2G
• 政府间的电子政务是上下级政府、不同地方政府、不同政府部门之间的电子政务,分别应用于以下四种不同工作关系的政府机关之间:
• (1)隶属关系——同一组织系统内的上下级机关之间属于领导与被领导的隶属关系,如省政府与其下属各市政府
• 2)业务指导关系——同一专业系统中的上下级主管业务部门之间属于业务指导关系,如人事部与省人事厅
• (3)平行关系——同一组织系统中的同级机关之间属平行关系。如省政府下属的公安厅与财政厅
• 4)不相隶属关系——非同一系统中的任何机关或部门均为不相隶属关系,如财政部与省教育厅
• 政府间电子政务的主要内容如下表所示。
• (二)政府对企业的电子政务(Government to Business: G2B)
• 政府对企业的电子政务旨在打破各政府部门的界限,实现业务相关部门在资源共享的基础上迅速快捷地为企业提供各种信息服务,精简管理业务流程,简化审批手续,提高办事效率,减轻企业负担,为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促进企业发展。
• G2B模式目前主要应用在电子采购与招标,电子报税,电子证照办理与审批,相关政策发布、提供咨询服务等。政府对企业电子政务的主要内容包括:
• (三)政府对公民的电子政务(Government to Citizen: G2C
• 政府对公民的电子政务是指政府通过网络系统为公民提供的各种服务。与G2B模式一样,G2C模式的着眼点同样是强调政府的对外公共服务功能,所不同的是前者侧重针对企业,后者的服务对象是社会公众。
• G2C模式的服务范围更为广泛,例如:网上发布政府的方针、政策及重要信息,介绍政府机构的设置、职能、沟通方式,提供交互式咨询服务、教育培训服务、行政事务审批、就业指导等。
• G2C模式旨在为社会公众提供快捷方便地获取政府公共服务的渠道,提供参政议政的实际途径,通过直接与政府的“对话”、交流,拉近政府与公众的距离,使政府能更及时、真实地了解和充分满足公众的需求。
• 政府对公民电子政务的主要内容如下所示:
• (四)政府与公务员的电子政务(Government to Employee: G2E
• 政府部门对内部工作人员的电子政务称作政府对公务员的电子政务模式。利用互联网建立起有效的行政办公和员工管理体系,为提高政府工作效率和公务员管理水平服务。基于Internet技术,政府工作人员利用信息技术办公,与同事通过网络开展协作,利用机构的内部网络接受在职培训,以及政府部门利用电子手段评估工作人员的表现等。
• 政府对公务员电子政务的主要内容如下所示:
• 从电子政务的业务需求来看,电子政务的工作模式分为三种基本的、主要的类型:信息发布、公文流转、业务处理等。
• (一)信息发布
• 电子政务信息发布,就是借助于电子化的手段完成各类政务信息的整理、发布、存档和管理。信息发布既包括政府网站的政务信息发布,也包括政府部门内部信息的电子化交流。电子政务信息发布具有明显的优点:发布快捷,没有时空限制;功能全面,扩展方便;推动无纸化办公与信息的电子化存储和传输。
• (二)公文流转
• 公文处理和流转是政府机关内部的主要业务之一,包括政府部门内部的公文流转,也包括多级政府之间以及不同政府部门之间的文电、信息、督查、会务、值班、接待等办公公文的流转。公文网上流转功能可以实现公文批示网上回传、网上会签以及通过电子文件直接向部门和地方转办等,便于开展公文督查,并对督办的立项、实施、催办查办、情况反馈等进行管理,提高督办效率。同时,还可以实现对内部公文的接收、发送、办理、分发等过程的自动化处理,对公文处理过程和公文内容提供多种方式的查询和检索功能,自动生成相关的统计报告,保证公文处理的高效性。
• 三)业务处理
• 各级政府均担任着不同类型的经济管理职能,所以需要经常地从下级单位收集信息、数据和报表。各个职能部门都需要从下级单位采集一定的信息,以便进行汇总和统计、决策分析。
•     通过实施电子政务,政府部门将最终实现在线信息采集、信息汇总统计、报表格式定义和发布、基础数据维护等功能,并支持多级组织机构之间的沟通,可以从下级单位收集数据,又可以将数据上传或汇总后上传给上级单位,从而实现信息资源的综合利用。
• 第三节 政府内网与政府外网
• (一)Intranet与Extranet
• 传统的局域网采用IPX、NetBIEU等协议,通过网上邻居或其它专门的网络管理软件进行文件传输和数据通信。
• Internet国际互联网,是典型的广域网,采用TCP/IP协议、Web服务方式,以www、FTP、电子邮件等简单易用的方式实现数据通信和资源共享。
• Intranet称为企业内联网,是由于在传统的局域网中采用了Internet技术而得名,Intranet使用TCP/IP协议为个人、公司或企业构造内部信息网络,通过Web服务和FTP文件传输来实现资源共享和数据通信。
• Intranet集LAN、WAN和高速数据传输于一体,采用Internet技术在企业内部建立起使用方便、价格低廉的信息交换系统,以TCP/IP协议和跨平台的Web信息交换技术,通过简单的浏览器界面,在局域网内部浏览信息、集成局域网中各类已有的网络,并且还可以方便地接入Internet。
• Intranet的优点:
• (1)容易组建。Intranet并不需要重新组建(如果原先已经组建了网络系统的话),可以在现有企业内部网络硬件基础之上改造而来。
• (2)文件共享,信息提供及更新更为快捷。由于HTML简单易用,企业内各部门都可通过浏览器存取信息,并通过文件共享,使信息的提供及更新的速度大大加快。利用FTP功能还可以实现文件资料的快速传送。
• (3)资料格式统一且多媒体化。企业内部文件、资料都以HTML格式、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现,提高了资料的规范性与可读性。
• (4)简单易用,培训负担轻。浏览器易于使用,使得信息部门在系统建成后所负担的用户培训等负担大为减轻。
• (5)系统投入成本低。Web Server容易创建,规模小的系统数天即可完成,使得建立系统的成本大幅度降低。
• (6) 跨平台,容易集成。由于Intranet使用Internet技术,属于开放性、标准化体系,容易集成各种已有信息系统,对于LAN/WAN的结合障碍较低。
• Extranet称为企业外联网,它是多个有业务往来的相关企业为了实现信息交流、资源共享与合作经营,提高企业的经营和管理水平,将企业各自的Intranet相互连接起来而形成的企业外联网络。
• Extranet中的各个Intranet彼此相对独立,每个合作伙伴都有一部分内部信息是完全保密的,而每个企业又都有一部分信息是可以提供给合作伙伴的。这些在企业之间的共享信息又不完全对外界(Internet)公开,因此,Extranet是介于Internet和Intranet的一种网络。
• Extranet使用的基本技术也是Internet技术、TCP/IP协议,它是Intranet的一种扩展,它使得企业与企业、企业与其客户之间连接起来完成共同的目标
• Extranet与Intranet、 Internet之间的关系
• Extranet可以作为公用的Internet和专用的Intranet之间的桥梁,也可以被看作是一个能被企业成员访问或与其它合作企业的企业内联网Intranet的一部分~Intranet的扩展。
•     Extranet把企业内部已存在的网络扩展到企业之外,使得可以完成一些合作性的商业应用。
• Extranet通常与Intranet一样位于防火墙之后,但不像Internet为大众提供公共的通信服务和Intranet只为企业内部服务且不对公众公开,Extranet对一些有选择的合作者开放或向公众提供有选择的服务。Extranet访问是半私有的,用户是由关系紧密的企业结成的小组,信息在可信任的圈内共享。
• 总之,Intranet是采用Internet技术和标准的私有网络,而Extranet则是采用Internet技术,并将Intranet的范围延伸到多个企业的“内联”网,某个企业的“外联”网络。
• 二)政府内网、政务外网的概念
• 政府内网是中央政府与各级地方政府之间进行信息传输、交流的基础性网络。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关于我国电子政务建设指导意见>的通知》(中办发[2002]17号)规定,政府内网是由国务院各部、委、局、办和各省(市)、区政府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局域网互联而成的,在这个内网中政府的机密信息、保密文件及各种其他服务信息可安全地实现上传下达、交流与互动。
• 政府内网是典型的层次结构,实行逐级、分层管理。政府内网按照国家的安全保密要求,与政府外网采用物理隔离,以确保内部政务办公、决策指挥及信息转换等系统的安全运行。
• 政府外网是政府的业务专网,主要运行政务部门面向社会的专业性服务业务。政府外网是国务院有关部、委、局、办及各级地方政府对外界(企业、公众、社会团体)所建立的门户网站,是各级政府在网上与企业、公众和社会团体加强互动的网络平台。
• 在政府外网上,各级政府可以利用动态交互式Web服务功能把政府的公共信息发布到Internet上,企业、公众可以从网上了解政府的大政方针、政策,政府则通过网络获取具有代表性的公众的意见和建议。外网的建立,不但拓宽了政府与百姓的互动,同时对于提高政府运行效率,加强廉政、勤政建设也是极为有益的。为确保政府与百姓的沟通及政务运行的安全,政府外网与公众网应采取逻辑隔离。
• 政府内网主要是各级政府的内务系统平台,主要包括通用办公系统、专有业务系统和其他应用系统平台提供的统一的多种服务接入渠道,支持手工流程与自动化流程相结合的方式来灵活适应不同的合作伙伴环境。
• 政府外网是各级政府政务系统平台,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连接,包括光纤、DDN、拨号服务器、VPN等。外网是保障各级政府信息沟通和面向企业、社会公众提供服务的物理基础,一定要保证其稳定性、安全性和高速性。
• (三)政府内网、政府外网、互联网三网之间的隔离关系
• 根据国家有关管理部门对政务信息系统的建设要求和国家安全保密规定,电子政务系统的网络构造应根据所承载的信息和应用系统的密级、安全级别分为多层,并采用适当的隔离手段。不同网络之间的隔离关系如图所示。
• 
• 首先是政务外网与互联网通过逻辑隔离而连通。外网面向社会提供一般应用服务及信息发布,包括各类公开信息和一般的、非敏感性的社会服务,例如基于政府互联网网站的信息发布及查询。随着电子政务建设的不断深入,政务外网与用户通过交互开展业务将成为门户网站主要的功能之一,例如面向全社会的各类信访、建议、反馈及数据收集和统计系统;面向全社会的各类计划、项目的申报、申请;各类公共服务性业务的信息发布和实施(如工商管理、税务管理、保险管理等)。
其次是政务外网与政务内网之间采取严格措施实行物理隔离。政府部门内部的各类关键业务管理系统及核心数据包括:机要、秘密文件及相关管理系统;领导事务管理系统;涉及各类重大事件的决策分析、决策处理系统;涉及国家重大事务的数据分析、处理系统及税务、工商、金融等信息。这些信息和应用系统往往关系到国家重大事务和机密,因此必须在与政务外网严格安全隔离的网络中运行,其中的操作系统应尽量采用自主安全操作系统。

第三章  国内外电子政务的发展
第一节 美国电子政务的发展
(一)概况;近年来,欧美日等主要发达国家为提高其国际竞争优势,相继开展了国家信息基础建设,并规划用网络构建“电子化政府”或“连线政府”,作为提升政府效率及便民服务的重点。
新世纪初,美国管理顾问公司Accenture对全球电子化政府进行了一次全面调查,该调查针对23个国家,以九大服务层面169个政府服务项目来衡量这些国家的电子化政府领先程度。
这169项政府服务包含保健与人类服务、司法、公共安全、国家财政收入、教育、运输与车辆、管制与参与、采购、邮政等九大层面。
调查结果显示:加拿大取得了电子化政府的领先地位,加拿大政府对电子政务的建设,旨在让加拿大公民随时随地都能够以电子方式使用联邦政府的所有文件与服务,成为世界上“公民连接”程度最高的国家。其余前十名依次为:新加坡、美国、澳大利亚、丹麦、英国、芬兰、中国香港、德国、爱尔兰。
Accenture还依这169项政府服务的总体表现,將23个国家和地区分为四大类:
二)美国电子政务的发展
美国的电子政务起源于上个世纪90年代初。
80年代   由于美国政府预算赤字巨大,国会和选民都要求政府削减预算、提高效率。
1993年初   克林顿政府在建立“国家绩效评估委员会” 时,提出应用先进的信息网络技术克服政府在管理和提供服务方面所存在的弊端,构建“电子政府”成为政府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
1993年9月   美国政府正式推出了“信息高速公路”计划,把信息化战略推向了新的高度。
1994年12月   美国政府信息技术服务小组提出了《政府信息技术服务的前景》报告,要求建立以顾客为导向的电子政府,为民众提供更多获得政府服务的机会与途径。
1995年5月   克林顿签署《文牍精简法》,要求美国政府在5年内实现无纸工作,联邦政府所有工作和服务都将以信息网络为基础。
1996年   美国政府发动“重塑政府计划”,提出要让联邦机构最迟在2003年全部实现上网,使美国民众能够充分获得联邦政府掌握的各种信息。
1997年   制定了一个“走近美国”计划,要求从1997到2000年,在政府信息技术应用方面完成120余项任务;在21世纪初,政府对每个美国公民的服务都实现电子化,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政府工作的效率有极大的提高。
2000年9月   美国政府开通www.firstgov.gov(第一政府)、现改名为www.usa.gov政府门户网站,旨在加速政府对公民需要的反馈,减少中间工作环节,让美国公众能更快捷、更方便地了解政府,并能在同一个政府网站内完成竞标合同和向政府申请贷款等业务。
由于实现政府信息化,1992年到1996年,美国政府的员工减少了24万人,关闭了2000多间办公室,减少开支了1180亿美元。在对居民和企业的服务方面,政府的200个局确立了3000条服务标准,作废了1.6万多页过时的行政法规,简化了3.1万多页规定。
美国政府的网上交易也已经展开,在全国范围内实现了网上购买政府债券、网上缴纳税款以及邮票、硬币买卖等。小布什上台后,继续利用互联网帮助联邦政府提高工作效率,使公民有能力以一种更及时和更有效的方式与联邦政府机构进行交流。
目前,美国的政府网站建设已经相当完善和成熟。美国联邦政府一级机构已全部上网,州一级政府也全部上网,几乎所有县市都已建有自己的站点。除了“第一政府”门户网站以外,美国著名的政府站点还有美国白宫网站www.whitehouse.gov,它的主页风格庄重朴素,内容既包括正式严肃的新闻以及联邦热点事件,也包括较为轻松的有关总统、副总统的家庭情况介绍等话题。白宫站点实质上是所有美国官方网站的中心站点,该站点上有一个美国联邦政府站点的完整列表,可以连接到美国政府所有已上网的官方资源。
尽管联邦政府极力推进政府对互联网的使用,电子政务最大的潜在影响更大地依赖于州和地方政府。各州政府一般都能够用最及时的信息、事实、新闻和其他栏目更新他们的网站。所有50个州都设置了正式的政府网站,并可以通过firstgov.gov连接进入,或所有其他的搜索引擎获得。每一个政府网站都各具特色,包括税收、执照、注册和护照等信息,以及满足每个州的居民的具体需求的有用信息。
(一)中国电子政务的发展历程
中国电子政务的发展历程是遵循着这样一条总线来展开的:
办公自动化----电子化工程(三金工程)----政府上网工程----三网一库----电子政务政府网站
从国家大力推进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开始,可将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过程划分为四个阶段:
1.准备阶段(1993年以前--重点是办公自动化的建设)
1982年10月,国务院成立计算机和大规模集成电路领导小组,聘请有理论水平、有实践经验的科学家、经济学家和工程技术人员参加,负责重大决策和技术咨询。
1984年,国家计委成立信息管理办公室,负责推动国务院有关部委的信息系统建设工作。
1985年,启动“海内工程”,开始在中央政府展开办公自动化建设,逐步实现决策与政府行政管理信息化、网络化,并为此项工程的实施成立了专门的领导工作组,划拨了专门的编制与经费。
1986年,组建国家经济信息系统的规划小组和国家信息中心,负责国家信息系统的规划和建设。与此同时,国务院各部委以及地方政府相继成立了信息中心,负责政府信息化的推广工作。
1987年,国务院在北戴河召开“全国政府办公厅系统办公自动化工作会议暨全国政府办公厅系统软件交流会”,对政务信息化进行了经验总结与探索。
1988年,国务院在山东泰安召开“办公自动化研讨会”,成立了“全国政府办公厅系统办公自动化工作协调小组,开始为全国电子政务的实施做前期准备工作。
1992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国行政首脑机关办公决策服务系统建设的通知》,确定了政务信息化的目标、策略和任务。
经过第一阶段的建设,中央和地方各级党政机关完成了办公自动化(OA)工程,建立了各种纵向和横向内部信息办公网络,为利用计算机和通信网络技术奠定了基础。
2.启动阶段(1993年3月至1997年4月)
1993年底,国务院召开了国民经济信息化联席会议,正式部署了“金桥”、“金卡”、“金关”工程(简称“三金工程”),将“金”字头系列的重大信息系统工程列为国家中长期发展规划。
“三金工程”:
•  “金桥”工程是以建设我国重要的信息化基础设施为目的的跨世纪重大工程。金桥工程规划,要在全国建成高速宽带综合业务通信网,覆盖全国200多个经济发达城市,以数据通信做为基础承载的通信网络。该网络以客户为中心,以应用为先导,采用先进的IP/ATM/FR等技术,提供数据、话音、图像及多媒体与信息服务;是标准统一、技术先进、性能优良、安全可靠、服务完善的网络;可全方位、多层次的满足基本通信业务和各种宽带多媒体业务需求;成为国家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 “金关”工程就是要推动海关报关业务的电子化,取代传统的报关方式以节省单据传送的时间和成本。2001年,“金关”工程的应用正式全面启动,其核心有两块:海关内部的通关系统,和外部口岸电子执法系统。金关工程的实施,最终建成了由海关总署等12个部委联网的电子口岸中心(又称“口岸电子执法系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借助国家电信公网,将外经贸、海关、工商、税务、外汇、运输等部门分别掌握的进出口业务信息流、资金流、货物流的电子底帐数据,集中存放在一个公共数据中心,各行政管理机关可以进行跨部门、跨行业的联网数据核查,企业可以上网办理出口退税、报关、进出口结售汇核销、转关运输等多种进出口手续)。
• “金卡”工程就是以发展电子货币为目的、以电子货币应用为重点的各类卡基应用系统工程。金卡工程广义是金融电子化工程,狭义上是电子货币工程,是一项跨系统、跨地区、跨世纪的社会系统工程。它以计算机、通信等现代科技为基础,以银行卡等为介质,通过计算机网络系统,以电子信息转帐形式实现货币流通。
    金卡工程建设的目标是要建立起一个现代化的、实用的、完整的电子货币系统,形成和完善金融卡业务管理体制,在全国范围内推动银行卡跨行业务的联营工作,在全国大部分地级以上城市实现跨行的ATM/POS联网运行。同时要促进非银行智能卡在其它领域的广泛应用~智能卡。
第二节 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
1994年国务院办公厅组织全国所有的省、自治区、直辖市成立了“全国政府系统办公自动化协作网”,建立了理事会和技术咨询小组。
1996年1月,国务院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成立。国务院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由国务院副总理邹家华任组长,由20多个部委领导组成,统一负责和组织全国的信息化工作。
      以“三金工程”为代表的电子政务第二阶段建设,是中央政府主导的以政府信息化为特征的系统工程,主要完成了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建设,为重点行业和重点部门传输数据和信息奠定了基础。
3.展开阶段(1997年4月至2000年12月)
1997年,国务院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确立了国家信息化的定义和国家信息化的体系;进一步充实和丰富了我国信息化建设的内涵;提出了信息化建设要“统筹规划,国家主导;统一标准,联合建设;互联互通,资源共享”的24字指导方针。电子政务的发展从此步入了快车道,突破了部门和地域限制,向交互性和互联网方向发展。
1998年4月,青岛市在互联网上建立了我国第一个严格意义上的政府网站“青岛政务信息公众网”。
1999年1月,40多个部委(局、办)的信息主管部门共同倡议发起了“政府上网工程”,其目标是在1999年实现60%以上的部委和各级政府部门上网,在2000年实现80%以上的部委和各级政府部门上网。
     本阶段,以“青岛政务信息公众网” 为前导,以“政府上网工程”为契机,各级政府、部门的电子化进程迅猛发展。到1999年5月,gov.cn下注册的政府域名猛增至1470个。截至2008年12月31日, gov.cn下的网站数增加到49730个,地市级政府全部在网上开通了政府网站、设立了办事窗口,极大地促进了电子政务的发展。我国各级政府政务相继走向网络之路。
4.发展阶段(2001年至今)
2000年10月,我国的“十五”规划把推进国民经济信息化放在优先位置,将信息化确立为我国产业优化升级和实现工业化、现代化的关键环节,确定了“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战略方针,电子政务进入以拓展网络应用为基础的快速发展阶段。
2001年8月,调整、组建了以国务院总理为组长的国家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并重新组建了常设的办事机构,统一领导,协调全国各方面有关信息化工作,政府信息化就是其中一项重要内容。
2001年11月,国家“十五”科技计划重点项目“中国电子政务运用示范工程” 正式启动。选择了国务院所属的8个部门、7个地方政府作为试点、示范单位,建立并完善电子政务平台的建立,最终向全国各级政府、其他政府部门辐射。
2001年底,国务院启动“三网一库”工程建设,就是根据我国国情和政府工作的特点,建立以“三网一库”为基本架构的电子政务系统:即政府机关内部的办公业务网;与内网有条件互联、以及实现地区级政府涉密信息共享的办公业务资源网;以因特网为依托的政府公众信息网;政府系统共建共享的电子信息资源库。
2005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门户网站建成试运行,并于2006年1月1日正式开放。
2006 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和《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期信息化专项规划》编制并实施,我国信息化建设将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在第四个阶段即发展阶段,从 “中国电子政务运用示范工程” 的建设,到“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门户网站”的建成、运行,以及“十一五”规划的实施和各级地方政府电子政务的陆续开展,我国政府自上而下基本构建成功了一个电子化、网络化的政务平台,--硬件环境的建设取得阶段性的成果。
•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是中央政府在互联网上发布政务信息和提供在线服务的综合平台,网站设置了政务信息区、办事服务区、互动交流区和应用功能区4个区域。其中:
– 政务信息区主要是按照政务公开的要求,公布政府重大决策部署、行政法规、规范性公文以及工作动态;
– 办事服务区主要是整合各地区、各部门网上办事服务项目,面向公民、企业和外籍人士提供网上办事服务;
– 互动交流区主要是建立政府与公众之间方便的交流渠道,方便公众建言献策,便于政府直接了解社情民意;
– 应用功能区主要包括检索、导航等网站辅助功能。
发布政务信息/提供网上服务/开展互动交流
阶段 年份 进展状况
准备
阶段 1982年10月 国务院成立计算机和大规模集成电路领导小组
 1984年 国家计委信息管理办公室
 1985年 海内工程->办公自动化
 1986年 组建国家经济信息系统的规划小组和国家信息中心
 1987年 国务院召开 “办公自动化研讨会” 等会议
 1988年 成立全国政府办公厅系统办公自动化工作协调小组
 1992年5月 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国行政首脑机关办公决策服务系统建设的通知》
启动阶段 1993年底 规划、启动“三金工程”
 1994年 成立“全国政府系统办公自动化协作网”
 1996年1月 国务院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成立
展开阶段 1998年4月 青岛市政府建立第一个政府网站:青岛政务信息公众网
 1999年1月 “政府上网工程” 启动
发展阶段 2001年 “电子政务应用示范工程”正式启动
 2001年底 国务院启动“三网一库”工程
 2006年1月 “中华人们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门户网站”建成并启动
(二)中国电子政务发展的现状
1、政府部门的信息化工作取得了重大进展
1) 基础网络建设:各级政府部门的计算机信息系统和网络普及率普遍提高,内部局域网的建设速度和规模逐步扩大,已有不少政府部门将日常办公的局域网连成了城域网,在全市范围内开展网上联合办公和业务协同处理。另外,全国部分地区正在大力发展和建设宽带城域网,以及互联网接入中心,为政府部门的信息化建设打下了良好的网络环境基础。
2) 办公业务信息系统开发:许多地区的政府部门建立了办公自动化系统,实现了日常办公事务的网络化处理,一些综合性、专业性比较强的部门,如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税务部门、社会劳动与保障部门、医疗保障部门等,大多建立了纵向联网的业务处理系统。
    3) 政府业务上网:目前已有一些政府部门,通过互联网络开展日常业务,向社会公众提供部分简单的服务。如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税务部门等在网上开展了网上工商、网上税务等公众服务业务。
4) 政府信息上网:政府信息上网、在网上发布有关政府部门的职能职责、政策法规、机构设置、办事指南等信息,不仅增加了政府工作的透明度,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政府部门的工作效率。
2.带动了社会信息化水平的迅速提高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10年1月发布的第2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结果显示:截止2009年12月30日,中国网民总数已经达到3. 84亿人,网民规模较2008年底年增加8600万人,年增长率为28.9%;网民平均上网时长是18.7小时/周,互联网已经在网民生活中占据一定的地位;中国境内的网站数达到323万个,域名总量1681万个;中国网页总数超过336亿个,较08年增长100% 。
3. 具有了自主知识产权的安全保障技术
PKI即Public Key Infrastructure(公开密钥基础设施),是一种普遍适用的网络安全基础设施(一种安全保障技术)。一些美国学者把提供全面安全服务的基础设施,包括软硬件、人及策略的集合叫做PKI,也就是我们通常讲的公开密钥技术。我国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促进了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PKI信息安全平台的成功研制,该平台采用以信息安全架构体系为核心的全新设计思路,整个信息安全平台包括服务器端、网络端和客户端三个部分。PKI信息安全平台从网络安全的多个层面提供安全服务,可以有效保证电子政务系统安全可靠运行。
4. 有效的技术支撑
目前,国内信息化建设中大量的软件技术是由国外开发的,这极不利于我国电子政务的健康发展,只有采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软件技术才能有效支持电子政务的发展、保证电子政务的安全运行。可喜的是,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软件技术已经得到了长足发展,其中比较突出的有红旗Linux操作系统、中间件技术、Web服务技术等。这些平台可以为电子政务建设提供有效支撑。
5. 试点、示范工程的开展卓有成效
“电子政务试点示范工程”已经于2001年年底全面展开,在试点成功的基础上进一步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如广东省南海市就是最早成为“电子政务试点示范工程”试点单位的城市之一。这些成功的试点、示范工程掀起了全国范围内的电子政务建设高潮。
(三)电子政务系统的发展趋势
1, 接口标准化
全国各级政府电子政务系统之间的交互连接实现统一规范、接口标准化,这样才便于相互之间的数据的传输,信息的无障碍交流以及再利用。
2, 系统平台化
各级政府部门的电子政务系统要整合到统一的一个标准平台上,实现电子政务的互联互通、资源共享。克服现在条块分隔、各自为政、自成体系、软硬件及数据库五花八门的散沙状态。
(四)电子政务的发展与建设要以服务为中心
电子政务的建设,目的就在于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为社会公众提供更为便捷、及时、全面的服务。服务是电子政务建设的终极目标。通过电子政务的建设,最终实现为大众提供全天候、一站式、个性化的服务。
现阶段,由于信息化基础薄弱,硬件基础设施建设及软件建设尚不完善,软环境(政府服务意识、公务员素质、法律法规制度等)也需要改进。因此,在短期内还无法建立以服务为中心的电子政务系统。但这并不能阻止电子政务以服务为中心的发展趋势,它必将成为电子政务、电子政府的必然选择与最终目标。
• 补充资料:截至2004年12月31日,全国县级以上行政区划共有: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50个地区(州、盟);661个市,其中:直辖市4个;地级市283个;县级市374个;1636个县(自治县、旗、自治旗、特区和林区);852个市辖区。总计:省级34个,地级333个,县级2862个。
• 
第四章  电子政务总论
第一节 电子政务与政府管理理念和方式的变革
1.1  电子政务给政府管理带来的变化与挑战
一、电子政务给政府管理环境带来的变化
1、电子政务使得政府管理硬环境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
2、电子政务对行政软环境的影响在于它引发了人们行政观念的变革
二、电子政务给政府管理职能的发展带来的变化
1、促进政府管理职能转变
2、改变政府管理职能的实现方式
3、降低政府管理职能实现的成本
三、电子政务给政府组织结构带来的变化
电子政务将推动政府组织结构形式的调整,逐渐使金字塔结构趋于扁平化
四、电子政务给政府组织规模带来的变化
促进政府组织精简机构
五、电子政务给政府机关工作人员带来的变化
1、政府机关工作人员的整体结构将发生变化
2、政府机关工作人员的自身素质将大幅度提高
3、精简人员
1.2  电子政务环境下的政府管理理念
民主理念、法制理念、公平理念、科学理念、责任理念、服务理念、效能理念、系统理念、创新理念、安全理念
1.3  电子政务环境下的政府管理方式及其特征
1、电子政务环境下的政府管理在控制方式方面的特征
电子政务环境下的政府管理是一种以直接控制为主、以简介控制为辅、以过程控制为主、以控制结果为辅的管理。
2、电子政务环境下的政府管理在关系模式方面的特征
电子政务在虚拟空间里,打破政府各部门间的限制,使人们可以从不同渠道取得政府提供的信息和服务,政府机关间、政府与社会各界之间也经由各种电子化渠道进行相互沟通,政府与公众之间的鱼水关系将成为现实。
3、电子政务环境下的政府管理在管理类型方面的特征
在电子政务环境下,服务型管理将成为主要的政府管理形式,管制型管理将居于次要地位。
4、电子政务环境下的政府管理在服务方式方面的特征
电子政务环境下,电子化手段可以将政府掌握的静态信息通过反馈系统转化为动态信息,并主动地提供给公众,这可以使政府服务效果得到显著的改善。
5、电子政务环境下的政府管理在办公模式方面的特征
在电子政务环境下,可以实施“一站式”、“一表式”、“一网式”办公新模式,简单、方便、快捷。
2.1 政府机关内部公务处理的电子化是电子政务的核心与基础
一、政府机关内部公务处理的电子化及其地位
只有每一个政府机关内部公务处理首先电子化了,由一个个政府机关组成的整个政府系统的公务处理都电子化了,政府才有可能、有条件为社会公众提供电子化的公共服务。
二、电子化公务处理是对政府办公自动化的发展
1、政府机关公务处理电子化的基本功能是通过优化政府管理流程,实现公务处理的全面电子化,实现具体机关内部、政府系统内部公务的协同处理。
2、政府机关公务处理电子化需要建立起以有效的信息交流、信息处理、知识共享、知识增值为特色的运作机制。
3、政府机关公务处理电子化侧重于政府机关内部以及跨部门、跨系统、跨地区的整个政府系统的大范围应用。
4、政府机关公务处理电子化是以知识管理为核心,注重有效信息即知识的积累、共享和升值。
5、政府机关公务处理电子化奉行真正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讲究以人为中心,最大限度地尊重人,挖掘人的潜能,提高人的素质,重视发挥人的主体作用。
2.2 政府机关电子化公务处理系统概述
政府机关电子化公务处理系统: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将政府机关工作人员和现代电子信息技术相结合而构成的人机信息处理系统。
一、电子化公务处理系统的目标
政府机关电子化公务处理系统的目标是,打破时间和地域的限制,创造一个集成的公务处理环境,使本机关和政府系统的所有工作人员协同工作,共享信息和知识。实现核心公务处理工作的高效化、各种保障性工作活动的自动化。
第二节 政府机关内部公务处理的电子化
二、电子化公务处理系统的功能特性要求
1、电子化公务处理系统必须具备网络通信能力
2、电子化公务处理系统必须具有强大的文档处理能力和数据库管理能力
3、电子化公务处理系统必须具备多种共享方式和强大的共享能力
4、电子化公务处理系统必须有利于政府流程的优化
5、电子化公务处理系统必须确立有效的安全保障
6、电子化公务处理系统之间应当实现有效集成
三、电子化公务处理系统的基本类型
• 根据系统功能和实际管理水平的不同,电子化公务处理系统可以分为辅助型、管理型、决策型三类。
1、辅助型公务处理系统
辅助型公务处理系统的主要功能是辅助机关工作人员完成日常常规性工作活动,辅助完成工作量大但难度不高的公务活动。
辅助型公务处理系统的应用范围主要是一个单位、一个机关内部的若干部门,系统管理能力较差,以分散式管理为主。
2、管理型公务处理系统
管理型公务处理系统是在辅助型系统的基础上,由各种功能较完善的信息数据库和具有通信功能的多级网络组成。它能够集中处理机关日常运营所需要的数据,对大量的各类信息进行集中管理,基本满足机关内部、政府系统内部对信息的共享需求。
管理型公务处理系统的应用范围有非常大的扩展,在系统管理方面有较强的能力,集中式管理是常用方式。
3、决策型公务处理系统
决策型公务处理系统是管理型系统的发展,具有决策方案比较等辅助决策功能,可以利用预先设计的决策模型辅助人们做出判断和决策。
决策型公务处理系统是目前最高级的公务处理系统。
• 根据系统应用和发挥作用的领域不同,电子化公务处理系统可以分为通用系统、专用系统两类。
1、通用型公务处理系统
通用型公务处理系统是指可以广泛存在和应用于所有政府机关、用于对所有的公务活动提供普遍性支持的系统。
通用电子化公务处理系统的基本应用包括公文处理、视频会议、事务处理、日常管理、流程监控、档案管理、信息服务、决策支持、专家系统、信息资源管理、知识管理等
2、专用型公务处理系统
专用型公务处理系统是指用于对专门政府机关或对政府机关的专门公务活动提供专门性支持的系统。
专用型公务处理系统的应用,可以根据系统覆盖范围的不同,分为专门机关、专门部门、专项业务、专项功能电子化公务处理系统4类。
• 专门机关电子化公务处理系统,如××市公安派出所信息管理系统
• 专门部门电子化公务处理系统,如政府财政管理信息系统
• 领域内专项业务电子化公务处理系统,如政府人事管理系统
• 跨领域专项业务电子化公务处理系统,如城市应急指挥系统
• 专项功能电子化公务处理系统,如×市政府机关公办业务资源系统
3.1 政府公共服务及其电子化
一、政府公共服务的电子化及其与电子政务的关系
• 公共服务指公共管理结构特别是政府为社会公众提供的不以盈利为目的的服务。
• 政府公共服务的电子化指政府通过现代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提供公共服务。
• 电子政务的发展为公共服务的改革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电子政务的目的就是要顺应信息化社会对政府管理的需要和要求,建立起以为公众服务为导向的政府。
• 政府电子化公共服务不仅是政府服务手段的电子化,也是在电子政务环境下,通过职能、制度、程序等全方位的改革,优化服务,寻求服务效率和服务质量的提高,是电子环境下政府服务的新模式。
二、电子化公共服务的特点
网络化;以公众需求为导向;全天候;跨地域;互动式;透明;整合性;公开性;优化;高效。
三、推动公共服务电子化的积极意义
1、有利于带动政府内部管理的完善,推动政府职能转变和政府流程的优化
2、有助于缩小数字鸿沟
3、有助于提高公民参政、议政的积极性
4、有助于树立廉政、公正、高效的政府形象
3.2 电子化公共服务的种类
一、按照服务对象划分
• 政府为公民提供的电子化公共服务
• 政府为组织提供的电子化公共服务
二、按职能领域划分
• 政治服务(包括军事服务、安全服务)
经济服务(含工商服务、税务服务、金融服务)
文化服务(含教育、体育、娱乐服务)
社会服务(含法律、邮政、交通、劳动就业、医疗卫生等)
三、按行政行为的类型划分
• 行政许可服务. 行政征收服务.行政确认服务.行政给付服务.行政合同订立服务
• 四、按服务提供方式划分
• 网站服务.电话呼叫服务.手机短信服务
• 3.3 政府网站的公共服务功能
• 一、政府电子化公共服务的窗口-政府门户网站
• 政府门户网站是电子政务系统的一项重要内容,是电子化公共服务的一个最重要的窗口,为公众、企业和下属单位提供信息服务,并使他们以最简便的操作,简单、快捷地找到自己所需要的服务和信息。
• 二、政务网站公共服务内容
• 面向公众的服务(婚姻生育、证照申领、教育医疗等)
• 面向企业的服务(行业准营申办、年检年审、财政税务等)
• 面向社会提供的一般应用服务及信息发布(法规发布等)
• 3.4 政府网站公共服务功能的实现
• 一、政府网站公共服务功能的设计与开发原则
• 以公众为中心提供服务
• 以服务功能的总体规划为先
• 以信息资源整合与共享为基础
• 建立完善的信息发布管理机制
• 建立坚固、稳定、管理功能强大的Internet/Intranet网络平台,为公众提供真正方便、快捷、优质的服务
• 二、政府网站公共服务功能规划与实现
• 政务信息.公开在线办事.公众参与
• 3.5 电子化公共服务的发展
• 一、电子化公共服务的发展趋向
• 各项电子化公共服务切实以顾客为导向
• 切实使电子化公共服务产生比传统服务更加优化的服务特性
• 二、积极促进我国电子化公共服务的发展
• 要强化对电子化公共服务的认识
• 要重视服务设计
• 要注重电子化公共服务资源建设
• 要警惕“数字鸿沟”现象的继续蔓延
• 要关注电子化公共服务的成本控制
• 要加强电子化公共服务管理体系建设
• 要建立科学的电子化公共服务绩效评价机制
• 4.1 政府信息资源及其特点
• 政府信息资源就是由政府掌控的信息资源,包括政府部门为履行管理国家行政事务的职责而采集、加工、使用的信息资源;政府部门在业务过程中产生和生成的信息资源;由政府投资建设的信息资源以及其它政府部门直接占有或者控制的信息资源。
• 1、政府信息资源在所有权方面具有社会公共所有的性质
• 2、政府信息资源具有高度的权威性和可信度
• 3、政府信息资源具有高度的综合性
• 4、政府信息资源具有更加强烈的时效性
• 4.2 政府信息资源规划与建设
• 一、政府信息资源规划及其内容
• 政府信息资源规划是指对政府部门信息资源描述、采集、处理、存储、管理、定位、访问、重组与再加工等生命周期全过程的全面规划。其核心是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数据管理理论及方法,通过总体数据规划,打好数据管理和资源管理的基础,促进实现集成化的应用开发。
• 1、调查分析信息需求和数据流
• 2、识别与信息资源管理有关的政府机构的战略业务规划和任务及其中的各种组成要素
• 3、确定政府机构的战略信息需求,全面评估目前的环境条件,建立描述政府的业务、活动、信息的管理模型,建立信息资源管理的目标架构,制定战略实施计划。
• 4、建立信息资源管理基础标准,如数据元标准、信息分类编码标准、用户视图标准、数据库标准等。
• 5、建立政府部门主要职能领域的信息系统框架,在大量的分析综合工作的基础上建立系统功能模型数据模型和信息体系结构模型。
• 二、政府信息资源建设的原则
• 1、统一规划,共建共享
• 2、分阶段、分层次建设
• 3、统一规范、统一标准
• 4、科学性与实效性相结合
• 5、充分发挥多种机制
• 三、政府信息资源建设的模式
• 1、自上而下的模式
• 2、自下而上的模式
• 3、联合模式
• 四、政府信息资源建设的主要内容
• 1、基础数据库建设
• 2、政府领域和专业、专门数据库建设
• 3、政府信息资源目录体系和信息资源交换体系建设
• 4、信息标准化建设
• 4.3 政府信息资源开发利用
• 一、信息采集
• 1主动、及时2真实、可靠3针对、适用4系统、连续
• 二、信息组织
• 1信息选择2信息加工3信息存储4信息描述与揭示5信息整序
• 三、信息检索
• 目录检索, 多媒体检索, 事实检索,全文检索, 数据检索
• 四、政府信息公开
• 五、政府信息服务提供
• 六、政府信息资源社会化增值开发利用
• 4.4 政府信息资源管理
• 一、政府信息资源管理体制
• 1、总体上:统一领导指导、分级负责、重属地管理
• 2、政府机关内部:直接领导、集中管理
• 二、政府信息资源管理的基本职能
• 1、政府信息资源规划
• 2、政府信息资源组织
• 3、政府信息资源控制
• 4、政府信息资源协调
• 三、政府信息资源管理职能实现方式的特点
• 1、注重发挥政策体系的作用
• 2、注重体现制度规范的重要价值
• 3、强化服务而不是管制
• 4、软硬兼施,强调指导
• 5、用看的见与看不见的手,实现信息资源的优化配置
• 5.1 电子政务的安全问题
• 一、电子政务安全问题的实质
• 电子政务的安全问题就是一种信息安全问题,并且在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同时体现出来。
• 在宏观层面上,表现为国家和社会的信息安全问题,涉及政策、法规、文化、基础设施、服务等多方面内容。
• 在微观层面上,表现为政府机关在运行过程中的信息安全问题,设计技术、标准、管理、措施等多方面内容
• 二、电子政务的安全需求
• 1、维护电子政府的良好形象
• 2、保证政务系统的稳定运行
• 3、保证涉密信息的安全
• 4、控制政务系统中的权限
• 5、认证政务活动中的身份
• 6、确保政务信息传输安全
• 7、保障政务信息存储安全
• 8、系统的安全备份与恢复机制
• 三、电子政务的安全保障体系
• 1、技术保障. 信息安全技术的研发;信息安全防范系统的设计、应用及技术解决方案
• 2、管理保障. 技术管理、运行管理、组织管理
• 3、服务保障. 信息安全管理服务、信息安全测评服务、紧急事件应急服务、安全培训服务
• 4、基础设施保障. 信息安全法律法规、信息安全标准、信息安全认证
• 5.2 电子政务安全技术保障体系
• 一、电子政务安全技术核心
• 1、数据加密技术2、信息隐藏技术3、安全认证技术
• 二、电子政务安全技术防范系统
• 1、反病毒系统2、防火墙系统3、虚拟专用网VPN 4、入侵监测系统5、物理隔离系统
• 5.3 电子政务安全管理保障体系
• 一、技术安全管理
• 1、实体设备安全管理2、软件系统安全管理3、系统口令安全管理4、存储媒体安全管理5、运行环境安全管理
• 二、运行安全管理
• 安全风险管理.紧急事件处理
• 三、组织安全管理
• 1、安全组织机构2、安全人事管理3、安全制度4、信息安全文化建设
• 5.4 电子政务安全服务保障体系
• 一、信息安全管理服务
• 1、信息安全咨询服务
• 2、安全技术管理服务
• 3、数据安全分析服务
• 4、安全管理评估服务
• 二、信息安全测评认证
• 信息安全的测评认证是国家测评认证工作的新领域,它所要解决的是信息产品自身的基本安全防护性能的评价问题,以及从产品的设计角度和实现角度分析产品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安全漏洞,并适当考虑采取安全防护和抵御攻击的方法。
• 三、安全事件应急服务
•   应急响应是计算机或网络系统遇到突发性安全事件时,所能够提供的紧急的响应和快速的救援与恢复服务
• 四、信息安全培训服务
• 5.5 电子政务安全基础设施保障
• 一、公钥基础设施PKI
• 公钥基础设施是一个用非对称密码算法原理和技术来实现并提供安全服务、具有通用性的安全基础设施。PKI可以为所有的网络应用提供采用加密和数字签名等密码服务所必须的密钥和证书管理。
• 1、PKI的基本组成
• (1)认证机构:一个可信机构,通过对数字证书的签发、管理、认证等各种活动来对任何一个主体的公钥进行公证,以证明主体的身份及它与公钥的匹配关系
• (2)数字证书:权威性的电子文档,如同网络环境中的身份证,用于证明某一主体(如人、服务器等)的身份以及其公开密钥的合法性。
• (3)证书库:数字证书的集中存放地,是网上的一种公共信息库,用户可以从此处获得其他用户的证书和公钥。
• (4)密钥备份与恢复系统:当用户丢失用于解密数据的密钥时,为防止密文无法解开或数据丢失,而提供的密钥备份与解密密钥的恢复机制。
• (5)证书撤销处理系统:可以警告其他用户不要再使用已经作废的证书,包括撤销一个或多个主体的证书、撤销某一对密钥签发的所有证书、撤销由CA签发的所有证书。
• (6)PKI应用接口系统:使得加密、数字签名等各种各样的应用能够以安全、一致、可信的方式与PKI交互,确保所建立的网络环境的可信性,降低管理、维护成本。
• 2、PKI的服务
• (1)认证服务:身份识别与鉴别
• (2)完整性服务:确认数据没有被修改
• (3)保密性服务:确保数据的秘密性
• (4)不可否认服务:从技术上保证实体对其行为的诚实性
• 5)安全时间戳:用一段可认证的完整的数据表示时间戳,反映相关时间/日期的安全性(并不是一个真实的时间)
• (6)公正服务:确认数据的有效性和正确性
• 二、信息安全法规建设
• 1、建立关于信息及信息安全的总则性、普适性的国家法规体系
• 2、建立计算机、网络犯罪监察与防范体系
• 3、建立信息安全审批与监控体系
• 4、建立信息内容的审批、监控、保密体系
• 5、建立网络信息预警与反击体系
• 三、信息安全标准建设
• 6.1 电子政务系统的基本性质与基本结构
•   电子政务系统是指各类政务机构基于现代信息技术实现政务活动目的而建立的应用系统。
• 一、电子政务系统的基本性质
• 1、电子政务系统是以信息为处理对象的信息系统
• 2、电子政务系统是具有统一性的系统
• 网络互联与实时通信使系统空间联系实现统一
• 信息资源共享使系统在信息联系上实现统一
• 电子政务系统由标准化实现历史的统一
• 电子政务系统由标准化实现子系统的统一
• 电子政务系统是多部门、多领域的综合和统一
• 3、电子政务系统是人机协作的系统
• 4、电子政务系统是自动的工作流系统
• 5、电子政务系统是智能型信息系统
• 6、电子政务系统是一个开放的系统
• 二、电子政务系统的基本结构
• 电子政务系统的结构是指系统组成的构件和构件之间的构成关系。
• 1、电子政务系统的概念结构
• 概念结构是对现实世界的一种抽象,即对实际的人、物、事等进行概念抽象,抽取出人们关心的共同特性,忽略非本质的细节,并对这些概念及概念特性精确描述,反映出事物之间的各种本质联系。
• 电子政务系统作为一个政务信息处理系统,其结构组成包括信息技术环境、信息管理者、信息利用者、政务信息处理系统、信息交换平台、信息管理规则、信息源、信息资源库等部分。
• 2、电子政务系统的发展模型
• 服务是宗旨,应用是关键,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是主线,基础设施是支撑,法律法规、标准化体系、管理体制是保障
• 3、电子政务系统的层次结构
• 4、电子政务系统的功能结构
• 政治决策;行政执行;社会需求
• 5、电子政务系统的逻辑结构
• 系统各部件在构成整体时的逻辑关系
• 6、电子政务系统的硬件拓扑结构
• 6.2 电子政务系统规划
• 一、电子政务系统规划的基本概念
• 二、电子政务系统规划的基本规则
• 1、以社会服务为宗旨
• 2、整体规划原则
• 3、以信息资源规划为先导
• 4、以规范标准为基本尺度
• 5、规划要确立正确的发展方向
• 6、规划要确定发展优先级
• 7、系统安全是规划的基本要素
• 6.3 电子政务系统的设计与实施
• 一、电子政务系统设计的基本要求
• 1、合理体现政务职能是关键
• 2、充分信息化是重点
• 3、系统安全性是难点
• 4、人、管理、技术应协调
• 5、解决问题应注重有效性
• 6、整合通信是基本模式
• 7、整体稳健、局部创新
• 8、积极采用外包方式
• 9、标准化
• 二、电子政务系统设计与设施过程
• 1、准备阶段
• 2、系统分析阶段
• 3、系统设计
• 4、系统技术实现
• 7.1 政府流程与电子政务
• 一、传统职能管理模式的特征与缺陷
• 二、流程管理模式概述
• 流程管理模式就是基于流程进行管理,其特点是:
• 组织结构优化.注重过程控制.建立新型内部关系.强调信息工具的重要性.注重过程效率.突出管理的服务本质.强调明确管理目标
• 三、政府管理与流程
• 四、电子政务对流程的特殊依赖性
• 五、流程管理模式在电子政务模式环境中的应用
• 7.2 政府流程的特性与种类
• 政府流程就是指政府在实施管理时,为达到特定目标所经历的体现工作规律的稳定的活动步骤的集合。
• 一、政府流程的特性
• 约束性.确定性.稳定性.可操作性
• 二、政府流程的种类
• 依据其法定的效用,政府流程分为强制性、选择性2种
• 依据其效力范围,政府流程分为内部流程、外部流程2种
• 依照工作行为的性质,分为立法性、执法性、司法性3种
• 依照其精细度不同,分为一般流程、作业流程、动作流程3种
• 依照工作内容性质,分为文件流程、档案流程、会议流程、信访流程、基建管理流程、物材采购供应流程、服务流程
• 依照各步骤运行的路线形式,分为串联型、并联型、复合型3种
• 7.3 政府流程设计的原则与方法步骤
• 一、政府流程设计的基本原则
• 合法.合理.适应.协调.简便.有效
• 二、政府流程设计的主要任务
• 明确具体对象,明确具体目标
• 明确有关过程与环节的目标与任务
• 明确有效完成任务所需要的工作步骤的内容与数量
• 明确各工作步骤间合理的最佳次序
• 确定每个工作步骤应采取的方式、方法、技术手段;明确每个工作步骤所处的时间、空间条件;规定从事这些活动的人员应具备的素质和资格方面的条件
• 以文字、图表等形式准确地表述上述分析规划的结果,形成流程说明、程序手册、流程图、决策表等文件
• 三、政府流程设计的程序
• 1、明确目标、任务,制订计划
• 2、认真调查研究
• 3、分析评价既有流程
• 4、规划新流程
• 5、实验评价审批新流程方案
• 6、正式确定新流程
• 7.4 政府流程优化的方法技巧
• 一、流程优化前的准备工作
• 二、流程优化中认识改进必要性的方法技巧
• 三、流程优化中观察分析问题的方法技巧
• 四、流程优化中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
• 7.5 政府管理常用流程图的绘制
• 一、流程图的功能与种类
• 1、流程图的级别
• 第一级:代码图
• 第二级:计算机程序流程图
• 第三级:规划流程图
• 第四级:系统流程图
• 2、流程图的种类
• 程序流程图文件流程图计算机程序图工作活动流程图信息流程图计算机编码图
• 3、政府管理常用流程图
• 系统程序图文件流程图程序流程图工作活动流程图事务分析流程图
• 二、流程图绘制步骤
• 三、流程图绘制要点
• 四、流程图的常用符号标记
• 8.1 电子政务发展的法律政策基础
• 8.2 电子政务发展的管理基础
• 一、树立反映时代发展要求的全新管理理念
• 二、熟悉并正确运用新的管理方式
• 三、全面实施管理的规范化
• 管理的制度化管理的程序化管理的标准化
• 8.3 电子政务发展的信息资源基础
• 8.4 电子政务发展的信息基础设施
• 8.5 电子政务发展的技术基础
• 9.1 电子政务发展战略及其主要模式
• 一、以电子行政为核心的战略模式
• 二、以电子服务为核心的战略模式
• 三、以电子社会为核心的战略模式
• 9.2 电子政务在国家信息化战略中的重要地位
• 9.3 中国电子政务发展战略的出发点与体系架构
• 一、带动信息产业化:我国电子政务发展战略的现实出发点
• 二、电子社会发展战略体系
• 1、政府体制改革和创新政策
• 2、政府信息和通信技术的开发和应用政策
• 3、政务信息资源的开发与整合政策
• 4、政务信息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政策
• 5、电子政务的法律和制度建设政策
• 9.4 中国电子政务发展战略的实施
• 一、电子政务发展战略的实施策略(模式)
• 1、DNI模式
• 分布式网络智能(DNI)模式将电子政务视为公共管理网络化和智能化的过程。
• 2、PITT模式
• 以电子服务为核心的电子政务发展模式(PITT):以政府网站功能的扩展和完善过程为中心,以电子服务的发展规律作为电子政务的基本出发点,以政府系统变革为最终目标。
• 3、ASPA模式
• 美国行政学(ASPA)电子政务发展模式:以网站建设为中心,以网站功能的完善作为电子政务发展战略实现的目标。
• 4、香港模式
• 以网络的增值过程为中心,以更高质、优效的全新政府建构为目标。
• 5、并进模式
• 我国根据自身电子政务发展实践和国际电子政务发展趋势所概括的电子政务发展战略实施的策略模式:将现实中依时间划分的电子政务发展历程实现逻辑上的重组,使其变成逻辑上可以区分先后但实践上可以同时进行的几个阶段,以期后发国家能够应用后发优势,避免亦步亦趋地重复发达国家的老路,迎头赶上电子政务发展的新潮流。
• 二、中国电子政务发展战略实施的主要措施
• 1、服务与应用系统
• 2、信息资源
• 3、基础设施
• 4、法律法规与标准化体系
• 5、管理体制
• 三、中国电子政务发展战略实施的制度安排
• 
• 第五章 网页制作基础
• 第一节 网站建设基本流程
• 一、网站需求分析
• 1、两个概念
• 网页:浏览器中显示的一个页面就是一个网页。网页中可以包含文字、图片、动画、还有视频、音频等内容。
• 网站:网站是众多网页的集合。将不同的网页通过有组织的链接,整合到一起,为用户提供更丰富的信息,就建成了网站。
• 网站还是Internet信息服务类企业的代名词
• 2、确定目标
• 确定网站的目标,就是明确网站的定位。搞清楚希望建立什么类型的网站?通过网站实现什么目标?写下目标,针对特定的需要来设计类型和规划站点。
• 确定网站的目标,还需要明确网站的主题,就是网站所包含的内容。无论个人网站、政府网站、企业网站还是综合型网站,都需要明确地树立自己的主题和方向。内容是网站的根本,一个成功的网站一定有充实而独到的内容。
• 确定主题时要注意:
• 主题要小而精
• 题材最好是你擅长、喜爱的内容
• 题材不要太滥,目标不要太高
• 二、规划网站
• 1、网站规划的基本原则
• 明确网站建设的目的。明确所建立的网站作用是什么?服务的主要群体是哪些人?要为浏览者提供哪些服务?
• 进行可行性分析。分析是否有能力和财力建设与维护网站?建立网站后是否会产生积极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分析网站建设需要多少时间、精力、物力、人力、性价比是否合算?
• 网站的内容设计。建立网站就是要为用户服务的,根据网站建设的目的,分析浏览者的需求,确定网站的内容。
• 网站的表现形式设计。有好的内容还要有好的形象,因此要起一个响亮的名字、设计网站的CI标志、规划网站的文字排版、平面设计以及动画设计等。
• 网站命名时要注意
• 名字要好记名字要有特色
• 设计网站的CI形象包括
• 设计网站的logo
• 确定网站的主体颜色
• 确定网站的主体字体
• 各个页面之间所体现出的网站风格要总体一致;主色调明确,并与网站风格、内容相互协调;首页要简捷、明快;首页所用图片尤其不能太大,更不要华而无物、华而不实
• 2、精心设计网站的栏目
• 栏目的实质就是一个网站的大纲和索引。栏目应该将网站的主题明确地显现出来,使得网站的结构清晰,浏览者浏览网站时很方便,网站设计者管理网站也方便。
• 一般地,网站栏目的安排要注意
• 紧扣主题
• 最好能设立最近更新和网站指南之类的栏目
• 设立可以双向交流的栏目,如论坛、留言簿等,便于互动
• 设立下载区和常见问题问答栏目
• 3、组织站点结构
• 站点结构就是网站的目录结构,是指编写网页、设计网站时为保存文件而创建的文件夹。
• 不要将所有文件都直接存放在根目录下
• 分栏目建立子目录,不同栏目的内容放在不同的目录
• 在每个栏目的子目录下均建立一个images子目录,将不同栏目的图片分别保存在不同的images子目录中;根目录下的images子目录只保存首页中的图片
• 目录的层次不要太深(最好不超过4层);不要使用中文名字的目录名称(并非所有服务器都支持中文目录);也不要使用过长的名字作目录名。
• 4、确定网站的链接结构
• 网站的链接结构,是指网页之间相互链接的拓扑结构。网站的链接结构主要有两种类型:
• 树状链接结构
• 星状链接结构
• 混合结构:将上述两种结构结合起来使用,如:首页与一级页面之间采用星状链接结构,一级页面与其下级页面之间采用树状链接。
• 5、收集资料
• 根据规划、设计的需求,在设计网页前需要创作或收集资料,包括图片、文本、媒体(音频、视频、音乐等)。
• 三、选择网页制作工具
• 网页本质上是一些由HTML代码构成的文本文件,因此,制作网页,可以根据HTML语言直接编写代码(如,可在记事本中编写),当然更常用的方法是利用一些网页制作软件,方便地制作出非常专业化的网页。可以用来制作网页的软件主要包括:
• Word:将word文档保存成为“web页”,就可以在IE等浏览器中作为网页浏览了。
• FrontPage:是一个比较优秀的专业化网页设计软件,具有所见即所得的功能,使用FrontPage,只要几分钟时间就可以建立一个自己的网页。
• Dreamweaver:多媒体功能非常强大的、可视化网页专业制作工具,与Flash、Fireworks合称“网页制作三剑客”,这三个软件相辅相承,是制作网页的最佳选择。
• 其中,Dreamweaver主要用来制作网页文件,制作出来的网页兼容性比较好,制作效率也很高;Flash用来制作精美的网页动画,而Fireworks用来处理网页中的图形图像。
• 制作网页时,往往还需要一些辅助性的软件,以使网页更加美观、功能更强。
• Flash:是Adobe(Macromedia)公司发布的一款平面动画制作软件,也可以制作网页交互式动画。用Flash制作出来的动画是矢量图,不管放大缩小多少倍,都清晰可见、无“马赛克”;而且Flash动画文件体积很小,便于在互联网上传输。 交互性更是flash动画的迷人之处,可以通过点击按钮、选择菜单来控制动画的播放。
• 因此,在平面动画、广告动画、课件制作、网页动画、网络视频播放等领域内,Flash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 Fireworks:是Adobe公司推出的一款网页作图软件,它可以加速Web设计与开发,是一款创建与优化Web图像和快速构建Web界面原型的理想工具。最新版的Fireworks CS4不仅具备编辑矢量图形与位图图像的灵活性,还将Fireworks中的设计迅速转变为模型,然后直接置入Dreamweaver CS4中轻松地进行开发与布局。Fireworks软件大大降低了网络图形设计的工作难度,无论是专业设计师还是业余爱好者,利用Fireworks不仅可以轻松地制作出动感十足的GIF动画,还可以轻易地完成大图切割、动态按钮、动态翻转图等,因此,对于网页的辅助编辑来说,Fireworks是最好的利器。
• JavaScript:是Netscape(网景)公司开发的、一种基于对象和事件驱动并具有安全性能的脚本语言,网页中添加JavaScript脚本,可使网页更加生动。使用它的目的是与HTML超文本标识语言、Java 语言一起实现在一个网页中链接多个对象,与网络客户交互作用,从而开发功能强大的客户端应用程序。 JavaScript是通过在标准的HTML语言中嵌入或调入脚本的方法实现的。
• Java:是SUN公司推出的新一代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特别适合于Internet应用程序开发。网页中跳出来的各种小窗口、文字和图形的一些特效等,很多是用Java编写制作的(Java applet小程序)。
• Java小程序的源程序文件有三种,后缀名分别为.java,.class和.jar。其中, .java是用Java直接写出的程序文件,不能直接应用,必须用编译器把它编译成.class文件才能插入网页;而.jar文件可以在浏览器中加快载入速度,改进.class传输慢的缺陷。
• 制作网页时会需要大量的动画、图片、文字素材、JavaScript或Java小程序等,这些内容大多数应该自己制作,尤其是准备申请网站空间、发布网页的话,更应该注意“知识产权保护”的问题,免得带来麻烦事。
•     当然,刚开始学习网页制作,可以到Internet各种提供免费资源的网站上去下载你所需要的一些素材。
• 四、创建本地站点
• 在制作网页之前,为了编辑、修改、上传文件的方便,最好先创建一个本地站点,用来存放站点中所有网页文件及附属文件。而且,本地站点的目录结构与先前设计的网站结构要一致,免得发布出去后发生链接不到文件的问题。
•     创建本地站点的方法后叙。
• 五、静态页面的设计
• 1、网页布局原则
• 网页布局就是网页的版式,它是在综合考虑造型因素和视觉因素的基础上创建出来的页面结构形式。
• 主次分明,中心突出:在一个页面上,视觉中心一般在屏幕的中央或中间偏上的位置。一些重要的文章、图片就要安排在此位置,在视觉中心以外的地方安排那些次要的内容。
• 图文并茂,相得益彰:文字和图片具有相互补充的视觉效果,页面上文字太多,显得沉闷缺乏生气;图片太多缺乏文字,则信息量不足。因此应该文字图片密切配合,互为衬托。
• 简洁一致:使用醒目的标题,限制所用的字体和颜色的数目。一般每页字体数、颜色数都不要超过3种。
• 简洁性还体现在,除非是大型门户网站,一般网站的首页最好简洁一些,内容不要太多、页面幅度不要太长,按功能分区划片,建立链接。
•     一致性要求各个页面使用相同的页边距,文本图形之间保持相同的间距,主要图形、标题和符号旁边留下相同的空白。
• 2、常见的版面布局形式
• 根据视觉流程的类型和网页版式的实例,可以将网页版式布局概括为如下几种类型:
• (1)上下结构
• (2)上中下结构
• (3)左右结构
• (4)左中右结构
• (5)上下左右结构
• (6)上中下左中右结构(国字型)
• 3、常见的版面布局方法
• 利用表格布局网页
• 利用框架布局网页
• 使用Fireworks cs4建立模型,转入Dreamweaver进行布局
• 六、动态页面的设计
• 1、安装IIS
• 2、设置Web服务器
• 3、创建数据库
• 4、编写动态网页(最好懂得一点html代码的意义与用法)
• 七、域名和空间申请
• 1、申请域名
• 域名应该简单易记,便于输入
• 域名要有一定的涵义。
• 2、申请空间
• 对于较大的企业,可以建立自己的服务器
• 对于中小企业,可以使用虚拟主机或进行主机托管:
• 虚拟主机就是将网站建立在ISP的Web服务器上。主机托管是将自己建立的服务器放在ISP的网络中心机房,借用ISP的网络通信系统接入Internet。
• 八、网站的发布与维护
• 九、网站的推广
• 1、搜索引擎中注册
• 2、电子邮件宣传
• 3、网站合作,互相链接
• 4、BBS宣传   5、网络广告宣传

 

*若需了解更多与协助请咨询↓→[电脑QQ][手机QQ]【数据协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