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spss,数据分析

试论中国现代文学中的“多余人”形象


全文字数:5400字左右  原创时间:<=2022年

【内容摘要】

“多余人”简而言之就是生活在新旧两个时代边缘的人,是“思想的巨人,行动的矮子”,而产生“多余人”的社会背景一般都为阶级矛盾尖锐,国家内忧外患,民族日趋衰亡。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几个主要的“多余人”形象是涓生,觉新,肖涧秋,倪焕之,周萍等等。我认为“多余人”和“零余者”在本质上是同一形象,“零余者”是“本土化”、“特殊化”的“多余人”。“多余人”形象具有相当大的社会现实意义和进步意义。
关键词:多余人   形象   零余者   进步意义 
 
“多余人”,何谓“多余人”?
俄国革命民主主义者、唯物主义哲学家、杰出的文学批评家赫尔岑在评论普希金的诗体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时,明确的提出了“多余人”这一概念,并指出:“‘多余人’的特殊性不仅仅在于他永远不会站在政府一面,还在于他永远也不会站在普通老百姓一面…”之后“多余人”就成为十九世纪二十年代到五十年代俄罗斯文学中一种文学典型的共名词。

 

*若需了解更多与协助请咨询↓→[电脑QQ][手机QQ]【数据协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