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spss,数据分析

《台湾音画》配器中的变奏技术分析


全文字数:6000字左右  原创时间:<=2022年

【内容摘要】

《台湾音画》配器中的变奏技术分析

鲍元恺:“台湾声响和图片”分三个阶段实现。1995年,在陈澄熊倡议的建议和帮忙下,完成了以台湾民歌为根本根基的四首管弦乐曲《依兰童谣》、《恒春怀旧》、《太雅情歌》、《鲁冈庙会》。1997年,安平怀古、龙山晚钟以其独到特别的艺术感触,完成了对台湾民歌的间接援用。1999年底,鲍元恺承受台北爱乐乐团行政总监俞冰清小姐的倡议,决定对原曲做出大幅度修正,加进去第一乐章“玉山日出”、第八乐章“大班节”。这套五十五分钟的大型管乐组曲,是由八个乐章组成,主要将台湾八个地区的音乐差异的特色为基调,于一九九年年底完成,描绘出了台湾人民的生活风貌。
 改革开放以来,西方的“新潮音乐”(20世纪西方出现的许多比较新鲜的音乐风格和体裁)。已经进入中国。这也让许多中国音乐家门,也想着把中国音乐带进全世界。其中就包括了鲍元恺先生,正是在这样的风气下,鲍元恺老师创作了《台湾音画》,在创作的过程中,鲍元恺先生尝试了各种创新手法,但是怎么样保持中国特色音乐向来都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他坚持在学习和中西结合的基础上,研究如何在中西结合中找到属于自己的风格和创新之路。这样的创作思想能带给我们更多的启发。
鲍元恺将其独特的变奏技巧贯穿于《台湾音画》,将《台湾音画》的十二个组曲表现的淋漓尽致,但是目前研究其变奏技巧的文献几乎空白,在这一方面,此论文有极大的发挥空间。

关键词:鲍元恺;台湾音画;音乐分析;配器变奏技术;配器变奏分析

 

*若需了解更多与协助请咨询↓→[电脑QQ][手机QQ]【数据协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