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spss,数据分析

东亚货币合作实现路径研究


全文字数:5100字左右  原创时间:<=2022年

【内容摘要】

随着世界经济的不断发展,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扩大与深入,以及欧洲货币一体化的实践,区域货币一体化现象日益为各界所关注,在世界经济舞台上已经成为重要的发展趋势。当前,由于次贷危机的影响,作为有效防范危机的一种有效机制,区域货币合作再次成为了学界讨论的热点。在此背景下,本文将对东亚地区的货币合作进行研究。一、 东亚货币合作的理论基础—最优货币区理论
最优货币区理论是20世纪60年代由哥伦比亚大学蒙代尔教授首先提出。它是指不同国家或地区组成的一种货币联盟,区域内实行单一的共同货币,或虽有几种货币但相互之间具有无限可兑换性,其汇率在对内进行经常交易和资本交易时互相盯住,保持不变,对外则统一浮动,以求在总体上达到宏观经济政策最优效果,即对内稳定物价控制失业,对外维持国际收支的平衡。
在蒙代尔之后,许多经济学家也开始关注这一理论,并从不同角度进行了补充。其中,关于最优货币区的衡量标准理论是最优货币区理论的核心问题,并得到了很大的发展。目前,关于最优货币区标准的理论观点主要有: 蒙代尔的要素流动性标准,麦金龙的经济开放度标准,凯龙的产品多样化标准,英格拉姆的金融一体化标准,此外,还有很多经济学家提出了以通货膨胀和政府一体化等作为最优货币区的标准。以上的各种标准理论属于传统的最优货币区理论,这些理论的特点都仅是指出了构成最优货币区条件的单一标准。但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以及世界经济形势和格局的巨大变化,传统最优货币区理论的单一标准在实践的发展中有其局限性和不成熟性。因此,产生了一些最新的综合的最优货币区理论和方法,主要有:成本收益分析方法以及内生性理论等。
二、 东亚货币合作的条件分析
根据最优货币区理论,如果一组国家在要素流动性、经济开放程度、生产多样化程度、价格和工资的灵活性、工业结构的相似性,以及经济政策目标的相似性等方面具有一定的特征,那么这些国家就具备形成货币联盟的潜力。同时,主张货币联盟内生性的经济学家进一步认为,货币联盟形式本身会产生收敛效应。对东亚货币合作潜力的估计主要是对东亚是否存在形成货币联盟的条件进行研究。
第一,对东亚市场一体化程度的估计。市场一体化主要包括贸易一体化、劳动力流动性和资本流动性三方面。一组国家之间的经济一体化程度越高,跨国贸易和要素流动越广泛,加入货币联盟的收益就越大。研究表明,在贸易和投资方面,东亚地区目前一体化程度高于欧盟在1980年代末的水平,甚至同欧盟1990年代以来的水平接近。进一步讲,随着东亚地区贸易一体化进程的推进,东亚地区整体上的产业内贸易得到了发展,东亚地区的产业内贸易比产业间贸易的发展具有更大优势,这种优势使得东亚地区的一体化更能产生货币联盟内生性效果。而在劳动力市场一体化方面,东亚国家之间的劳动力流动性明显低于欧盟国家。较低的劳动力流动性主要反映出各国移民政策的差异以及各国之间劳动力流动协议很不完善,根据理论分析,较低的劳动力流动性使得一国加入货币联盟的成本较高。在资本流动性方面,近年来东亚地区的区域内外国直接投资增长迅速,区域内直接投资占总直接投资的40%以上。这一比重,远远高于北美自由贸易区,与欧盟相当。

 

*若需了解更多与协助请咨询↓→[电脑QQ][手机QQ]【数据协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