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spss,数据分析

从共建到共享: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现状、问题和未来


全文字数:5300字左右  原创时间:<=2022年

【内容摘要】

《礼记礼运》云:“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早在几千年前,我们的先贤们就为我们描绘了这样一种“天下为公”的理想社会,其中最核心的问题就是今天我们提到的“民生”问题。“民生”是近几年来使用频率很高的一个词,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经济社会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如何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坚持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保障人民各种权利的行使和权益的实现,努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是执政党一直在不断研究和改善的重大课题。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按照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原则,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快改善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已经成为我们党和政府的坚定主张。

社保是民生之盾。谈到民生,就不能不提一下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

一、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与现状 
我国社会保障主要包括缴费型的社会保险和非缴费型的社会救济、社会福利、优抚安置、社会互助等内容。社会保险为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核心,包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生育保险和工伤保险五个项目。
总体上说,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已有五十多年的历史,其发展可以划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1.社会保障制度的雏形
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创建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前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于1951年2月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开始建立具有 “低工资、多就业、高补贴、高福利”特点的城镇企业职工的社会保障制度。此后,企业职工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以及职工的伤残待遇等,均由国家统一规定,并由企业和国家财政负担劳动保险的各项费用。在这个时期,中国还建立了针对城乡贫困居民的社会救济制度,诸如在农村普遍推行“五保户”制度,对于无法定扶养义务人、无劳动能力和无无生活来源的老年人提供吃、穿、住、医、葬等方面的生活照顾和物质帮助。

 

*若需了解更多与协助请咨询↓→[电脑QQ][手机QQ]【数据协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