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spss,数据分析

创造性叛逆在霍译《红楼梦》中的体现


全文字数:12000字左右  原创时间:<=2022年

【内容摘要】

创造性叛逆在霍译《红楼梦》中的体现
《红楼梦》是中国的四大古典名著之一,是中国文化和文明的精粹。1973年至1980年,英国汉学家、牛津大学中文教授大卫・霍克斯翻译的《红楼梦》前八十回分三卷先后出版,1982年至1986年,霍克斯的女婿约翰・闵福德翻译的后四十回也分两卷出版了。《红楼梦》的另一部英文全译本由杨宪益和夫人戴乃迭完成。全书分三卷,译本包括《红楼梦》120章的全部内容。这两部译著都完整地反映了《红楼梦》小说中故事的全貌,是最成功的两部英译本。《红楼梦》英译本的出现,使得中国文化在西方国家得到进一步传播。
在《红楼梦》霍译本中,创造性叛逆频繁出现。它体现了译者对原著的深度忠实,有利于两种不同文化间的交流。法国文学社会学家埃斯卡皮在《文学社会学》中提出“创造性叛逆”的术语,他提出,“翻译总是一种创造性叛逆……说翻译是叛逆,那是因为它把作品置于一个完全没有预料到的参照体系(指语言)里;说翻译是创造性的,那是因为它赋予作品一个崭新的面貌,使之能与更广泛的读者进行崭新的文学交流,还因为它不仅延长了作品的生命,而且又赋予它第二次生命(埃斯卡皮,1983:137)。”宋洪英(2001:76)提出,“译者在译文中恰当的创造和叛逆是必要和不可避免的,这是更好地传达原文艺术意境的需要,是为了在更高层面上忠实于原文。”
论文通过探讨《红楼梦》中创造性叛逆的运用,分析该译本中体现的创造性叛逆与忠实的关系,从创造性叛逆忠实于作者、忠实于译者、忠实于读者、忠实于文化交流与传播四个方面进行分析阐述,进而得出正是由于霍译本的创造性叛逆才使得该译本在文学史上具有很高的地位,因此,在文学翻译中应该适当地运用创造性叛逆,完善译作,这样读者才能更好地理解译作,从而起到文化传播的作用。创造性叛逆的运用有助于译者借鉴其翻译方法的精华,使译者对读者需求有一个更深层次的认知。
关键词:忠实  创造性叛逆  《红楼梦》  霍克斯

 

*若需了解更多与协助请咨询↓→[电脑QQ][手机QQ]【数据协助】